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弘扬东方文化 共创和谐世界

 

弘扬东方文化  共创和谐世界

渐江缙云  杜丽远

 

和谐自然  宇宙原声

 

当今人类的智慧大概有两大类,一是东方的哲学,另一类是西方的自然科学,这两者各有所长,科学家更多的是帮助人类,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而哲学家是慰藉人类,解决人类的心灵问题。人们在温饱之余,总是在追问,宇宙是什么?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我是谁?谁是我?明天会怎样?似乎科学家哪以回答,只有靠哲学家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千五百多年前东方哲学的代表人老子,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大胆的提出“道”的观点,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界限,永远独立运行,永远不会改变其运行的轨道,是创造和养育自然天地万物的母亲(老子曰: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他不承认凌驾于宇宙和万物之上的造物主是上帝,道则是比上帝更为根本。老子的这一观点,打破了万物由神创造的理论,为后来出现的唯物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老子指出,“道”是根据自身的内在规律而决定它自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是靠其他的力量,也就是说“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本原,是万物无穷无尽的源泉(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还指出,“道”是世间万物的主人,虽滋养世间万物,但并不据为己有;培育世间万物而不自居其功,虽为万物之主,却从不对世间万物的自由横加干涉(老子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道不是一个可以名状的可道之道,它冲虚平和地发挥作用,且渊深旨远,好似天地万物的源头。道之所在,足以使天地万物处于一种和谐之境,所以老子认为这宇宙的规律就是道,而道是无处不在的,道使万物变得和谐自然,只有和谐才是宇宙老人的本意。只要人类的行为合序,顺应和谐,宇宙还会予以勖勉,如果违背了和谐,它将毫不留情,不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惩罚,宇宙的一切都应处在无涯的和谐之中,和谐是一种伟大的方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切和谐的便受宇宙的帮助和化育,而非和谐的便被排斥淘汰和灭绝。对宇宙和谐规律的认识,是众多大哲的共识,其中包括拈花微笑的佛祖,鼓盆而歌的庄子,发现了“一切美的相同性”的苏格拉底,…….他们均认为背离了自然和谐乃是万恶之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

中国古代道家一直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强调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生于天地之间,其气皆通乎天地,日月星辰与地球的复合运动和不同时位的磁场,周而复始地对人体以及地球上的万物产生着影响,于是人与万物必然形成与宇宙自然场相适应的生理功能。人类要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和谐的世界,是由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身体的和谐等三个重要关系构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和谐统一体,人类要使生命活动保持正常,就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首先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性,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达到“天人相应”,“顺天应时”,人类才能健康的生存,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老子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灵枢》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为了使人类的生命活动保持正常,必须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人与外环境的协调。如果人与自然不相适应,自然的变化超出了万物的承受能力或人类的承受能力,则会转化为无穷的灾害或疾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阴阳学说是古代人中国人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它是被用来认识自然和阐释自然现象的。万物负阴而抱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并由于阴阳活动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理论成了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之一,人类生存在自然界大环境之中,这种大环境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和各种组合,形成了各种自然的环境景观,人类为了营造舒适美观的生存环境,还会创造一些人文景观和人造园林等建筑景观,这些自然景观和人为营造的环境景观,都会对人类产生种种物理,生理,和心理效应,人类是地球的主宰,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体是由多种化学元素构成的最高级的有机生命体,人体本身也不断地产生各种信息与能量,这些信息能力必须与自然界的信息能力协调同步,才能达到和谐共振效应,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善,有赖于舒适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绿色的食品,鸟语花香的庭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上要求不难实现,此乃文明赐予人民之福。然而当今科技的发展,战天斗地,河山变色,却不免为人类生存带来负面影响。当前,人与自然冲突的大暴露,即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大气日益污染,臭氧层不断破坏,酸雨不时降临,森林毁灭,狂沙漫天,水源枯竭,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贫瘠化,大批生物濒临灭绝,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迫在眉睫,人类依仗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不顾及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到头来遭受自然界的惩罚,造成生存危机。恩格斯早已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步的成果取消了。”老子曾经反复向我们阐述了人要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道”是至高无上的自然规律,“道”对于自然万物(包括人类)不会偏爱也不会放弃,“道”没有主观意志,没有感情色彩,无所谓“仁慈”,无所谓“博爱”(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若违背了自然规律,改变了自然法则,破坏了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就一定会遭到“天”与“道”的严惩。“天道”不会原谅任何人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一旦遭到破坏,它也会以疯狂的报复来惩罚人类。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不断增强,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所以,现在的自然己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的意志强行改造过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试图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类的改造,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 “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也就是各种自然灾害的加剧。

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

当前,人类已经深深的感受道了大自然报复的威力,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枯竭,水旱瘟疫,地震海啸等种种灾难频繁降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石油、电力、水源等都出现“能源危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无数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和流感病毒,令世界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相当严峻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人类应如何对待大自然的报复?人类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呢? 在来势凶猛的自然灾难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无力,如此的无助,如此的无奈。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虽然失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认识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先进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类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观的偏见

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规律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匆忙去移山填海,改造自然,其结果是要么自然界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观,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在“顺其自然”的原则下,把握住自然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坚决走出“以人类为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天大地大人亦大但不是人最大,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战天斗地”,“移山填海”,“改造自然”的一系列极左的“人类中心”论的指导下,全球气候变暖,水灾旱灾,风暴沙尘,地震海啸,能源枯竭,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还少吗?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 “人类中心论”的直接否定。  其三,人类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我们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

人类从远古洪荒时代走到了农耕时代,从农耕时代走到了工业时代,从工业时代走到了当今文明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的人伦道德观念却退化了。老祖宗的谆谆教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全都丢在脑后了。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兮之所倚,福兮祸兮之所伏,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人口爆炸,大自然也给了人类残酷的报复。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母亲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家园毁于我们人类自己手中。我们祈祷上苍,我们祈祷世界上所有热爱自然的人们,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选择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建立生态环保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尽快行动起来吧,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善待自己的眼睛,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每一棵小草。让苍天依然晴空万里,让大地依然绿草如茵,让河水依然清澈明净,让花朵依然鲜艳美丽,让阳光依然灿烂,让地球依然生辉!我们呼唤绿色文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吧!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这是因为人不但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既有独立的自我,但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都必须建立在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上。

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一要尊重人,要有爱心,善心。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要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基础,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对人有尊重的表现。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对人要宽容。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老子告诫人们,要互相关爱,互相尊重,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要象天地一样宽容(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对人要宽容,就是要心胸宽阔,能容人容物。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变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三是要主动关心人。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人群,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老子强调人必须要有德性修养,也就是多为别人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善事,要无私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老子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认为,德是道的体现,人应该有道德标准的要求,人要注重德性的修养,如果能经常把“德”放在心上,他的心将复归到初生婴儿般的纯洁境地(老子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对于常德不困惑的人,也可以复归道自然纯朴的“无极”境地(老子曰: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在绝大多数时候,社会道德要求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整体利益对个体利益也要作出妥协和让步。因为,和谐作为一种关系,关系是有两面性的,必须从两方面来看问题,从两方面共同建立和谐,什么时候都不能只看一面,否则和谐就建立不起来。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人与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矛盾与问题使得各社会成员处于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又不能得到有效协调,致使社会成员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加大,同时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出现不平等,导致人与社会有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人与社会和谐,就势必在坚持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整体利益也要为个体利益的存在提供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的平等要求。

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老子认为,人要博爱,要平等待人,要帮助别人首先要平等的对待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圣人要帮助和拯救每一个人,所以他的眼睛里就没有无用的人,圣人爱惜世上每一件物品,所以他的眼睛里就没有无用之物(老子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之人,常善救物,故无弃之物。

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显得清纯艳丽;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祥;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抱,才显得平和安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生存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谰的和谐吗?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我为人人,人人为为我,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安定详和的社会环境,是我能共同的责任。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即是道家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一贯宗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人体自身的和谐

 

生命,是神圣的。任何一个个体生命都有权利获得最佳生命状态。融于自然,皈依自然,与自然的振动频率一致,与自然的节律变化一致,与自然协调统一,与自然和谐共处,便是人类的理想家园,是人类的终极归宿。不论是与自然的和合,还是与自然的异化,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个体的生命质量,也完全取决于自身。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自身的和谐是构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根基。对人自身的和谐的描述,《黄帝内经》中早有明示,维持机体阴阳的平衡是生命机能的重要环节,从而提出“阴平阳密,精神乃治”。依据阴阳平衡的养生原则,中国道家提出“形神合一”的养生理论和“性命双修”的修炼方式。

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五脏和躯体的生命活动;另一类是心神的心理活动。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神是生命的主宰,形是生命的体现,“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

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人体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协调关系,而且与外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协调,也是靠“神”来实现的,神在机体卫外抗邪中起着主导作用。

现代医学和哲学的发展认为人体自身的阴阳和谐同样遵从自然规律:自律平衡。达平衡以成和谐。人的身心、道德健康,及生命的升华都取决于人自身、人与自然的自律平衡一一和谐共处。这包括营养平衡、磁场平衡、生态平衡、心态平衡,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营养平衡是人的身心、道德健康的基础,一切构建人体细胞,及细胞内进行各种反应所需要的元素均称为营养。这些营养,必须供应充足且平衡,才能支撑一个健康的躯体。营养不足,某一种或某几种营养过剩,即破坏了身体内营养平衡的状态,身体便体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或病变。构建细胞的材料不足,健康的细胞数量减少,便影响一个人的身材,外貌,体格发育。营养不足,细胞长期处在营养不良状态,皮肤便会皱纹增多,干瘪无光泽;甚至产生癌变,形成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出现故障,人身体总体的能量供应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产生疾病、情绪的变化,进而影响工作,生活,影响人的一生。

人身体内的营养,也是遵循自律平衡的规律的。生物发展之初,如细菌、病毒,多为单细胞生物。细胞内的各种营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动。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细胞产生应激反应,进行各种内部调整,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维持最长久的生命活动。细菌、病毒的这种营养资源的自律平衡是很原始的,很简单,却也是最高级的,所以它们可以统治地球多少亿年,至今更不断演变。

地球的一切,其实都在受周围天体的影响: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地球自转引起昼夜更迭。人由细胞构成,人体的细胞也具有同样的自律调节能力。人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从事着自律平衡,总在使用现有的能源维持最好的生命状态,并力图使生命活动维持地最久。当只仅仅缺少少量的单种营养素,身体会进行必要的自律调节,还不至于出现大的病变。一旦缺乏多种营养素,身体再次进行自律调节,达到另外一种平衡状态一一病变状态。如肥胖,是身体能量供应不足,暂时不能将多余的垃圾(脂肪,水等)清除体外的必然结果;肿瘤是当身体没有能力处理一些病变的细胞的时候,进行自律调节,将其暂时包裹起来,以防止病变的肿瘤细胞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些严重的病变,都是多种营养素长期缺乏的后果,故恢复时,也必须长期足量的多种营养素才能供给身体恢复的材料。这些多种营养者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约40种必需营养素共同作用,达到平衡状态。

作为自然产物的人,同样也受天体磁场,地球磁场的影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恰是人处在这种地球磁场自律下的最佳平衡状态,也为最佳作息状态。道家修炼讲究子时入静,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人类的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时间就是在子时凌晨,合理而充足的睡眠,为人体获得充沛的各种内分泌激素,为建造健康的细胞提供充足的时间,是人体获得健康的必要条件。制造健康的细胞,只有充足而均衡的营养供应仍不够的,身体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制造加工,那便是睡眠。年有春夏秋冬,日也有春夏秋冬,每天的卯时帝出乎震为日春,午时为日夏,酉时为日秋,子时为日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天九到十一点是入睡的最佳时间。午时要小憩片刻,阳极要转阴。

要获得最佳的生存状态,需要充足营养的饮食、合理的作息睡眠,合理布局的住宅,还需要健康的心态。心地无私天地宽。而现今,由于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荷难以承受,饮食结构混乱,营养极度不均衡,夜生活丰富多彩,阴阳颠倒了,白天睡觉,晚上干活,暴饮暴食,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能量的补充,人们已忘记了自然规律,打乱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界与地球自然的磁场平衡,也打乱人体本身的磁场平衡和内分泌平衡。白天是超负荷的紧张工作,深夜里酗酒狂欢直到凌晨,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都长期出于一种极度不平衡的状态。而这种破坏阴阳平衡的生活变化,往往以惨痛的教训收场。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而正逐渐在更多的年轻人群中蔓延;许多社会的精英,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圜,他们获得惊羡的成绩、丰厚的效益,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中年人群猝死——过劳死,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学家和医学家震惊的社会现象。而现在,这种现象还在继续摧残着我们的中青年人甚至青少年。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代表着一个社会的进步,但我们知道,打破自身的平衡,打破自身与大自然的平衡,就会受到惩罚,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顺天应时,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法宝。有句对联值得大家品味“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堪为却病方”。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对人们的传统的生命观,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的发展使很多人陷入了物欲的陷井,经济全球化促进市场繁荣,激励竞争机制,带来公平竞争,推动社会进步的良好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泛滥,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嚣张。尔虞我诈之风,破坏了公平竞争,产品包装时新,掩盖着伪劣产品,贿赂贪污,屡禁不止,瞒赈漏税,层出不穷。父子兄弟之间,掀起商战狼烟,亲情爱情烟消云散,人际关系日趋紧张。道德堕落,人格卑污,诚信毁灭,仁义扫地。钱能通神,权可营私,《孙子兵法》,成为商战宝典;《鬼谷》谋略,沦为贪诈手册。金钱美女,成为糖衣炮弹;欺蒙拐骗,令人家破人亡。道德危机,日益堪忧。过度地物欲追求同样破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许多一时的风云人物,地位显赫,财积如山,而同时却病魔缠身,甚至有些锒铛入狱。没有什么,这便是人生心态平衡背离的结果,是自然平衡法则下的必然结果。

人自身的和谐,还包括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主要内容包括:人的思想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人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乐观向上;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是能力的充分展示和价值的充分实现。因此,人自身的和谐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思想层面的、心理层面的和发展层面的。

从人的思想层面来看人自身和谐。人的自身和谐是指个人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与时代进步的节奏相合拍,即能够与时俱进。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一大批思想和谐的人,即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这种人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能全面、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能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以双赢为目的,而不损人利己;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努力使个人的动机、理想、目标与集体的普遍性原则相协调,既考虑个人利益也考虑集体利益,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从心理的层面上讲,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人的心理处于健康积极的状态,昂扬乐观,积极向上,富于进取。这一类人,也就是老子提出的“善上者”的概念。老子认为“善上者”应该会观察事物的细微,胸藏玄机,处世豁达,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正因为他唯不可识,他的谨慎,就像冬天涉水过河;他的神态,就像处于强邻的包围中而从容不迫;他的仪容,端庄严肃如同贵客;他的表情,宛如春风融化了冰冻的河川;他的敦厚,朴实而无华;他的胸怀,如空旷的山谷般博大;他的气量,就像浩荡浑浊的大河一样神秘都能容纳(老子曰:善上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故强之为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老子认为只有这种人才能随遇而安,象水一样安于卑下的环境,乐于助人,严守信誉,为政廉洁公正,办事机智果断,能象水一样万事无争,所以不会失败(老子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而那些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者,都是思想极端不和谐的人,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极不相称的。

从人的心理层面看人自身和谐。人要使自已的心理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人自身的物质性追求与精神性追求能否取得平衡与协调;另一方面要看个体行为与社会的总体道德要求能否取得平衡与协调。如果两个方面都能取得平衡与协调,则人的心理就处于和谐状态,反之则不和谐。

要实现个人心理的和谐,合理的选择应当是:一方面:节制人的肉体与物质欲望,将其限制在合理的界限内,大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心灵不断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在待人接物中,尊重他人,遵纪守法,遵循社会的伦理规范,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水准的人。

从人的发展的层面看人自身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指人的能力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即全面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生活。人的这种自觉、自由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即是人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有多种多样,主要是指处理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指的是人的各种技能、智能和潜能。它是人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其中,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也是人的能力的表现。对一般人来讲,能力即是对基本技术的熟悉程度及在各种领域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程度。对于决策者而言,人的能力又可以具体表现为决策、执行、服务、应变和创新等各种能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更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各种潜能成为可能。同时,随着旧式分工形成的行业和职业壁垒的被打破,人们从一个岗位进入另一个岗位,从一个职业领域进入另一个职业领域将越来越方便,这也对人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要达到自身的和谐,必须加强好自身的能力建设,增强自身认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术,更要努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才干。人的智力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同时,社会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采取有效的办法,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力,打破身份界限、人情关系,建立一种使组织和个人都能“各尽其能”的合理的社会机制,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使人的各种能力能够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挥。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当今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也建不成全面进步的和谐社会。

认识到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注重以人为本,把加强人自身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真正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而避免一味注重关系而忽视个人能力,即只见关系而不见人的弊病。它也使我们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外,更加注意人类自身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解除人类生存危机?”《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它是解开宇宙密码的一部宝典,其中《易传》为我们提供了某些处理天人关系的原则,很值得参考。《易传》首先倡导人同自然统一的原则:“《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系辞下》第十一章)天道地道人道的统一,即天人合一思想,乃《易》的根本指导思想,正是东方思维与西方天人对应思想根本不同之点。《易传》从来将自然史同社会史统一立论,认为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说卦》天地、万物、男女(雌雄),属自然史范畴;夫妇、父子、君臣、上下(尊卑)、礼义,属社会史范畴,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乃自然史的延续,人类属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天人统一的自然史观,对于处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故《易传》宣扬的处理天人关系的准则是:观天效天,顺天应时,参天辅天

    观天效天,即认识客观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易传》指出,伏羲画八卦,就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第二章)八卦的产生,《周易》的成书,是圣人仰观俯察的结果,体现天人统一思想。又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系辞上》第十二章)是说《易》的内容,以客观事物的变化为依据,绝非主观臆造,强调自然变化法则的客观性。自然变化在先,圣人观察、仿效于后。

    顺天应时,指人在认识自然法则后,乐于遵守它、顺应它,以之指导实践。《易传》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文言·乾》人对自然“合其德”、“合其序”,“奉天时”,都是强调人类当顺应自然法则以行事。又说:“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益·彖》)教人无论思想、行为,都要与时俱进。紧依自然法则,时时事事注重克服主观随意性。人类不可妄自尊大,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不可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地战胜自然,要防止自然界的报复,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天辅天,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遵循自然法则,因势利导改造自然。人在自然界面前,应该“参天地之化育”。顺应自然,促成万物发育生长。《易传》主张:“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泰·象》利用自然法则,促成自然资源的开发,因地制宜,繁殖生物,为人类谋福利。既要改造利用自然,又不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易经》对人类前途,始终持历史乐观态度。坚信自有英雄人物辈出,利用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克服人类生存危机,建造“和谐社会”、“万民乐业”,“四境咸宁”,“永庆升平”的新世界。

                   

                     2011-3-15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