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读经典所感

 

收到老师寄来资料后,简直手不释卷。学习中不时感到有如醍醐灌顶,有如大梦初醒;这是老师的功德。金津汩汩,直下重楼;这大概是我的福分。

    老师提倡要读经典,读三经,在此写出一些读书的感想和体会。

 

                                   

                     读经典所感

 

 

   

修行集资粮才能悟道

 

道教大概只有老、庄的经论是有益可读的,能起到启迪心智的作用。但“老子”太简,惜字如金、惜字如命。“庄子”汪洋恣肆,其论不是随便可以理解的,他使用了大量的寓言,所说的故事和论述,以及很多经典的格言,如果想真实地理解感悟,需要很深的修行,野马尘埃,小不知大,那都是庄子自身修行到不同阶段的真实所见所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就象中医的经络、穴位,中国古人是怎样发明出来的?都是修行到了,自然看见的。藏传佛教也有修气脉、修明点的修行方法,功成自然看见明点和气脉。

儒家的孟子,其所谓“浩然正气”也不是凭空来的,同样也有深厚的修行功底。

以上所说,其实“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起首第一句已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 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是“行深”(深深进入般若境界)时才可光明“照见”。

庄子大到“不知几万里”,小到蜗牛触须上的国家里的人的战争,竟追击了十五日才返回,正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时又是再大也可掌握,再小也可能空间无限。

“周易参同契”,煌煌巨著,总让人想起那句话,“真传一句话……”。道理总归是有道理,但更多的是让后世的专家们到故纸堆里找论据而提供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几样恶习,老、庄、魏伯阳以后的道家著作故意用隐语,就不打算让人看懂,这大概算是传统恶习的一种。什么风火、铅汞、丹田、文武、龙虎、鼎器……,他们如果直接说明:风就是呼吸,火就是意念,丹田就是意想的能长出丹的肚子,文火就是若即若离的意念,武火就是强烈些的意念,自己的身体就是炼丹的鼎器……,那么历代的道人们就不会都长得清瘦、两腮无肉了,而应该象佛家师傅一样面庞丰润、圆满祥和了。

在此由衷感到我们老师的豁达胸襟,平白直接,直指关键。

  

 

  

 选一个靠得住、有真知灼见的周易本子来读,以增益自己而免误己误人。

周易著述从古至今浩如烟海,大多数是无病呻吟,自以为有理。那位“象数派”的虞翻的象数,除了周易传中提到的外,其余是强词夺理,卦变、爻变迂曲复杂,离易更远。那位“扫象数”的王弼,正是觉得先前那些位象数论者的不像话地可笑,而发明“义理派”,援用老庄玄理解易,但老庄本源于易,实在是本末倒置,好比说儿子英雄所以爹好汉……先生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好改经典,解释不通,就认为是经典传抄有误,怎么办——改!但他有一个功德,就是为后世浑浑噩噩、无可奈何的义理易“学”者,充当祖师爷,赏了饭碗。

周易本由象生,其本来面目到西汉末东汉初(约公元纪年始前,虞翻、王弼前200年左右)已经失传,只在民间有微弱的传承。后世的大多周易学者,无非是重复着虞、王的作为,只是螺旋式地重复,或者和稀泥派的“象数、义理应兼明”,以便使自己看起来没那么可笑。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期间不时有身怀易学真知绝技的高人出现,这些人躲在暗处不著不述,只偷着笑,看着统治者们(尤其是唐朝)推崇无用的义理易学,深得老庄之旨“使民无知,使民无欲”。“五经正义”的编纂者们在收编周易部分时,不知有否“做女人生在唐朝真好,不用学英语,更不用减肥”满足感。

直到西汉后一千年的北宋(约公元960年始),出了位邵雍,其发而明之的真知灼见,一直被认为是他自己的原创,赖于其后一千年来的研究发现,所谓先天、体用,本都是春秋古法。周易早有先天卦,这一点被西汉末以后的大家学者们否定了一千年,又一千年至今(公元2000年)仍有否认先天八卦是周易固有的大家学者们,非要说先天卦出自道家陈抟。在周易64卦中凡先后天同位而组合的成卦,卦名卦意大都有的“同、众、比、和、多”的含义,象天火“同人”,乾离先后天分别居南,所以“同”;火天“大有”,所以“大”;水地“比”,坤坎先后天分别居北,所以“比”;地水“师”所以“众”;雷火“丰”,离震先后天分别居东,所以“丰多故”(“多故”与旅亲寡对解,为故人亲戚朋友多意);风泽“中孚”,兑巽先后天分别居东南,所以“孚”;水泽“节”,坎兑先后天分别居西,所以“合符节”,山雷颐,震艮先后天分别居东北,所以“车辅”……足以证明先天卦早已存在。

中孚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互艮为鹤,互震为鸣,(山北水南为阴)在艮之下(北)故在阴,震为子,巽兑两口相对,一鸣一和,形象之极。又足以证明周易卦爻词皆由象生。而此一鸣一和也正是老师所说“同声相应”的出处吧。

又,孔子自卜,得山火贲卦,神情不悦,弟子问何故,孔子说:贲,文明以止,止于诗书。于是弟子明白孔子对此卦的理解,孔子本胸怀大志,却只能止于诗书,是一种挫折。可见,孔子所见所用的易,以象数断,是自然而然的,是古法的传承。

而周易的数又是很朴素,很自然得出的。如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注3)。.

邵雍以后又800年,民国时出了一位尚秉和,前清进士出身,其尚氏学通过研究“焦氏易林”而考出许多失传的卦象,他的巨大贡献是数千年来第一次明确喊出:周易卦爻辞“无一字不从象生”的结论,有人评价“一扫两千年来的盲词呓语”。被扫者自然很不爽,但盲词呓语仍在主流,所以尚氏学抑而难扬。

两千年间,有许多大学者,大宗师,却在周易的著述上,给自己和后人留下了遗憾。朱熹老夫子,一代宗师,学问深,著述厚,“朱子治家格言”一直也是代表我们文化的光点;可是他老人家的“周易本义”,除了引用前人见解,凡所发明,竟成笑柄。如蒙六三见金夫,竟解“盖以金赂己而挑之,若鲁秋胡之为者(注1)”,被指令人喷饭。孔子曾说:吾百占而七十当。朱熹老夫子也给出了易卦断法,按其方法,大约“百占而三十当”已算顶级高手了。可能不少人不会同意我对朱子周易的评价,但我可以负责地讲,如果能多读几个本子的周易注释类的书,你一定会发觉,“周易本义”至多是一个不高明的周易启蒙读本!黄宗羲,一代大思想家、史学家,“以天下之法代一人之法”——中国民主思想的先驱;其易论到纳音五行的推算时(注2),言之凿凿,“甲子乙丑金者,甲九子九乙八丑八,积数34除以54,为金(49金),余仿此。”可是按“余仿此”,接下来丙寅丁卯火,仿出来却是1水,被指笑掉大牙,并要喷饭时把那大牙一块喷出。

而清嘉庆年间的端木国瑚,他独到地解释“元亨利贞”,即是“春夏秋冬”,元为开始,春天万物始发;亨为盛通,夏天万物繁盛;利为获而利之,秋天收获;贞为固守贞藏,冬天收敛。象这种真知灼见的,发前人所未发的人物,必有过人之处,其书当然值得读。

易学真知的失传,很多有见地的人不说不著述,或著述而不深明,如邵雍,或深明而被后世故意弄丢了,私藏了,还有就是国粹般的恶习“留一手”,如果师傅就两手,传两代就留没了。

在此相较,又深切体会了我们老师正道的见解,直中靶心,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真挚,我们这一辈,领教了真知失传之苦后,也应以老师为榜样,把我们所知所学的点滴尽情传承、传授下去,让我们文化的血脉永远闪耀并充满着真知的光芒。

 

 

         佛

 

佛教传入“有大乘气象”的中国至今大概也分成八、九个宗派了吧,象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律宗、唯识宗、密宗……等等,大概也是我们国人祖传的“同行相轻”的特色吧,仅一个空有就争论了千年而不止,顿渐之分又何尝不是。还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境界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六祖绝想不到的是没过几百年,到北宋,禅宗已沦落为耍嘴皮子的“口头禅”。密宗(指汉地佛教的汉密)的问题更大了,因为密嘛,很符合我们国人愿意留一手的国粹,三留两留,留没了,到现在汉密失传了,能见到的大概只有所谓“东密”,就是传到日本的那点皮毛。民国后至今竟要援引藏密以补足汉传缺憾。

佛经还有一个小问题,都是古印度语言和语法写成的。现代的印度人一定继承了他们古人的习惯:要表扬时不吝豪华溢美之辞,反反复复,喋喋不休,极尽褒扬之能事;要批判时同样而仅词义相反,情绪不同,反反复复,喋喋不休,极尽贬辱之能事。佛经的翻译,须有深厚的功力和修养。史上大约只有几位翻译家被称赞为“深得佛旨,深合佛意”,就是鸠摩罗什、玄奘法师、不空、善无畏、一行等。我们现在默读背诵的“心经”,正是鸠摩罗什的杰作,玄奘法师也曾翻译过“心经”,流传不广。

持诵心经是有功德的。

但不管怎么说,佛教仍是最具有开放心态,最具有包容性的,且不说佛有八万四千种法门而方便度人,但只就佛的教义,能被中国古今最难缠的知识分子们广泛接受,就足以显示出佛的伟大和弘深。在此我们能够有在家修行的机缘和许可,还要感谢那位维摩诘菩萨和维摩诘菩萨所说经。唐朝的大诗人王维,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位,竟然姓王名维字摩诘,大致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也只有佛和佛的教义能让古今中国的最多才,最多疑,最心高、最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们折腰、顿首!

南怀瑾大师曾说,大约十地菩萨以下修行,儒、释、道是相通的。

苏轼曾对境界有描述,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管他是不是“口头禅”,拿来先悟着。

选几本佛经来读,功德无量,利人利己,参悟学习,更能通神悟道。

修行的开始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作为,还没修呢,自然是无,是无极;等到好象是有了,倒不是真的有;舍弃了这个有,也许会有大得;但再大也毕竟是个空,本来无一物嘛;要真无一物了,就和原来本初一样了,山水还是那山水,距道也许不远了。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问题的提出,就更显出了老师的功德无量,因为老师没有那些问题,却具那些功德。

 

 

   当今

 

易学发展到今天,就应该是出人物的时代。

我们比古人有幸,赖于考古发现,看到了马王堆帛书周易,上博简周易等等,并有一批学风严谨,考证有据的诚实学者,他们虽然在实用方面或许还是“门外汉”,但他们仍以其学识和人品使我们获益。民国时的尚秉和先生如果能看到、参校当今出土的周易成果,当会改正几处不足,但仍为可贵的是尚氏在不能确解的地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明确标柱“自古无确解”的说明,比起当今的某些白话周易作者们,瞒天过海装糊涂或装明白,而连贯讲下去的做法,要高尚许多。如有一本被称有功力的白话周易解“蹇”“利西南不利东北”时,说“东北艮山地,西南坤平地,故利西南不利东北”,求求你教授,自从爸妈不抱了,要自己走路时,我就知道平地好走,山地要爬,累人。但为什么,为什么乘卦除卦加卦不说,非蹇卦说,当然,我知道对着书本大喊为什么没啥用。

时代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机缘,我们有幸遇到了先知先明的黄老师,我们更愿意按照“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一起成为易学的富有者。据说闻一多有一名论:“狂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为名士”。我理解为要疯狂爱好加勤奋,对易魂我正具备疯狂爱好加勤奋,愿我能快速进步。

 

本文罗罗嗦嗦,请老师批改,供同道们交流。不敢说抛砖引玉,怕砖抛出去砸着人,要真的砸到了,也没办法,您找砖抛回来砸我,那您和我一样,都是砖家学易。

 

老师身体健康

 

                                学生   熊文杰  顿首

学号280707

2008722

 

 

1:鲁秋胡之为者,鲁秋胡从军多年回家,已不认识妻子了,妻罗敷貌美,蚕桑持家奉公婆,秋胡路遇妻罗敷,以金诱之,以言戏而挑之,妻罗敷爆骂秋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后,罗敷投河。(金夫当为美男)。

 

2:纳音五行的推算,按易隐,甲己子午9,乙庚丑未8,丙辛寅申7,丁壬卯酉6,戊癸辰戌5,巳亥独为4,比如甲子乙丑,998834,用大衍之数493415,再除以55,顺生之位,即5土生金,故甲子乙丑金。同样丙寅丁卯火,49-(7766)=23,除以53,为3木生火,故丙寅丁卯火。

 

3:从下往上,初、二、三爻,最下一阴一阳,一阴变为一阴一阳,一阳变为一阴一阳就变出第二层四个爻,再将每个爻变出一阴一阳,到第三层,就变出八个爻,从右边数起正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也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即是23次方等于8,三变,即是八卦,三生万物,即是八卦生万物。如果继续变上去,再变三层,就变出六十四卦,而且顺序正是教材25页的方图卦序,只是竖着顺序读。

 

           山东烟台 熊文杰 

           学号280707

                    2008-8-9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