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谈“易学预测与文化学习”

我们学易经的人要博闻广见,要加强文化的学习,你的文凭不代表你的知识,更不能代表你的文化,一定要学习文化。

                  ——黄鉴老师语

 

上面是黄鉴老师对《一生奋斗不息的老干部》一文的题记。黄老师在这次郑州面授班中说道:“还有就是在学易经的时候,一定要学文化。……你有文凭,不是有文化,文凭不等于水平,也不等于文化。为什么,文凭是代表你的学历,代表你学那门专业知识所受教育的程度。但文化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我们搞易经的,要博闻广见,强行记忆,同学要练习自己的强记能力。”(见原文第5556页)。

我非常认同老师的观点。我参加老师函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阅读《易魂》资料,从许多文章以及字里行间都可以读到、感觉到老师对“学习易经与提高文化素养”关系的重视和非常明确、到位的阐释。易经本身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易经永远离不开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当代一切文化的源泉和根基,只有根基牢固了,易学预测才能脱离算卦和算命的层次,走上更高层次,直至达到最高层次。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被国际易经学会会长、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誉为“推动当今大陆易学研究迈出重大里程碑的人”——刘大钧教授只有高中文凭,进入山东大学时,年龄已是四十一岁。他之所以能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勤学不辍,博览群书,形成了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国学大师南怀瑾,其《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对易经的诸多问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也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上的。

老师高中毕业至今更是孜孜不倦地读书、研易,从他讲课中体现出的智慧、幽默和批断语言的流畅、如散文般美丽,能够对易学进行现代化改革,也是建立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易经的研究、继承和发展之上的,老师的高人之处还在于他的善于向生活学习,到各地讲学把所见所闻牢记于心,对任何地方的人预测都能联系求测者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等文化元素进行判断,真正实现了“文化调理,还易于民”。

古人提倡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仍然是我们提高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我认为,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这应该是每个学易者的终生追求,不管你现有的预测水平有多高,要想脱离算卦和算命的低层次,达到老师“通神”和“调风水就是文化调理”的高境界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读书,读南怀瑾、刘大钧、金景芳等国内外易学研究者的著作,精心研读孔子的《易传》等作品,真正深悟义理,实现预测时“理、象、数、占”的巧妙与完美结合。再就是“行千里路”,古人说的“行千里路”,在现代应该理解为行万里路、几万里路,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一个人一生能行千里已经不错了;但现在不同了,行万里也是平常事情。不管“千里”还是“万里”,简单说就是提倡多走多看,注意观察,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领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人文凭再高,他如果这没有属于文化内涵的素养,他也就等于没有文化,于丹教授曾经抨击过的中学教育“有知识没文化”就是指的这回事。忽视了品德修养,不能形成良好的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没有文化,现实生活中高学历的人做出低素质的事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清华大学毕业的公务员却不孝敬父母,对父母怒目相向、拳打脚踢,早已见诸报章。

希望每个易魂学员,牢记老师提出的使命,最终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易学工作者和研究者。

 

石建柱(上海)

              2012116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