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中华人与自然环境学>>正文内容

静观三湘多人杰

 

 

——参加全国高校人居环境学术论坛

暨湖南名人故里人文地理科考活动有感

 

四川杨永乐

 

2018戊戌金秋,时序刚入酉月。我利用假日处理完家务机缘巧合飞赴长沙,开启了一次寻常、短暂而又有意义的旅行。

说寻常,是因为我曾次去过湖南;说短暂,是因为此次旅行往返时间仅仅四天;说其有意义,是因为时节、天候、环境让这次偶然的行程,成就了一次难得的红色之旅文化之旅、开慧增智之旅。几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三湘大地及其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

 

飞机上的遐想

 

因为疲倦,刚刚登上飞机便闭目养神,前排座位上一小朋友的吵闹声让我并没有睡着,脑子里迷迷糊糊地想起过往。

吾师黄鉴老师悟创的《易魂》系列学术,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于“实现当代易学学习和应用的现代化改革”!学习易学,开拓思维,陶冶情性,规范人生;在对人居环境的调理方面,就是运用易学文化的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祖训说,吃亏是福!想想自己从小到大吃过的一些苦,尤其这些年中我把外界的一切都当作教材,养成了适时向书本学、向老师学、向他人学、向自然学、向实践学,并力求融会贯通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求实、辩证、灵活的思维品质,也获得了有益于一生的精神食粮和美好的人生体验。与老师结缘,这种结缘,受益终生。

 

下飞机后真奔长沙中南大学集贤宾馆会议报到,抓紧时间到国家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参观和上岳麓山游览。久负盛名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沿袭至今,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场所,在中国的文化和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近代多位爱国志士如曾国藩、左宗棠、蔡和森、杨昌济、邓中夏等曾在书院学习,后来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毛泽东曾多次寓居过书院,毛泽东主席的老师——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于1938年春也曾经到此作抗战演讲......现在岳麓书院也是湖南大学国学院、中国史和哲学博士点,是英才齐聚之所在当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岳麓书院从传统教育中汲取智慧,注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通过入学礼、拜师礼、谢师礼、春祭礼、端午祭、祭孔大典等六个环节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以先圣先贤的道德人品为楷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

登上岳麓山观景游览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当年曾国藩创建湘军,经过多年鏖战平叛太平天国,开创了中国近代“无湘不成军”的历史,正应“湘运之兴,从湘军起”;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国民政府二号人物黄兴,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境内的六次会战,中国军队的彪悍、霸气、勇敢、韧性执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湖南广西成为日军最为忌惮的两个;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湖南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湖南和四川、广西是全国出兵最多的三个省;所以钱钟书先生曾经说:中国有三个半人,湖南人算一个,两广人算一个......红军时期战士中间口口相传的“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湖南大学是唯一见证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的中国大学。

毛泽东主席那首《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著名诗句,不正是近代潇湘儿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气魄写照吗?看着岳麓书院门上赫赫写“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八个大字,我们不得不感叹:代以来,湖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和科技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国奉献、敢于担当、名声显赫!据史料记载,仅1840年至1949,中国各领域的精英人物湖南籍占比高达12%。对这一人才辈出的历史现象,老师在许同学写的科考活动纪实随记编后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说到中国近代以来湖南众多英才豪杰,首先不得不提及曾国藩论及楚湘大地风土民情和特有的湖湘文化,恰恰给人带来一些有关曾国藩的思考。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建湘军,鏖战近二十年,力挽狂澜,平定太平天国叛乱,其军事思想受到诸如黄兴、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一代又一代英才传承或学习。他倡议和推动革新吏治、改革盐政漕折,发起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第一政治改革家和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堪称晚清第一功臣同时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为后世和今人留下冰鉴、挺经、家书、家训等一系列思想文化学术瑰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儒。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作用极大、影响后世的人物,曾国藩一生的成就使他成为近代当之无愧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文学家。有学者高度评价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认为孔子、朱熹和曾国藩是儒家文化早、中、晚三个不同发展时期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成为“立言、立德、立 三不朽之人。他是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仿效的偶像。毛泽东主席早年曾经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认为“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梁启超评价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朱镕基总理在评价著名历史小说《曾国藩》时也说:“我不是曾国藩,曾国藩做的我做不到。”

曾国藩成功源于“人格修炼”、“韬光养晦”和“阴阳之道”这三大智慧,修身立志是曾国藩成就事业的根本。

凭着股韧劲和自强不息的恒心,反超其他。曾国藩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寒窗苦读”的精神、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常人的学习方法。老师常常教诲学生要牢记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习要“既有理论依据,又符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理就在这里!

曾国藩一生坚持学习易学,多次系统学习《易经》,晚年还抱病细读。从《冰鉴》可以知道,他不但深谙“义理”,同时也很擅长“象数”。因此,我认为从曾国藩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留下的思想文化精神财富,其人生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源于易经的智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应该深深领悟到《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对社会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进步巨大作用。

 

此次论坛,大家结合许光达、黄兴、任弼时、朱镕基、徐特立、胡耀邦、毛泽东、刘少奇等名人故里人文科考活动,就人居环境问题进行了自由探讨交流。虽然参会者中人才荟萃,但由于社会阅历、文化修养及易学基础参差不齐,不少人局限于用堪舆学或者用机械复杂的理论、技法研讨人文地理,处处不离罗盘、卷尺,在徐特立先生故居还有一位物理学教授用尖端放电理论阐述煞的原理,这些看似求实、科学、严谨、细致,但却把一目了然的常理和生活知识复杂化、神秘化,更背离了历史文化和易学理论;加之考察活动组织形式比较松散,未免让人有些遗憾。这种考察活动,如果没有清醒的智者点化,大不了就是通过观摩不同时代的建筑和场景进一步熟悉历史,缅怀革命先驱和伟人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所建立的功绩,而无法弄清人居环境、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的必然联系,易学应用水平依然“原地踏步”,顶多就是一次普通的旅行。

所幸的是,参观过程中,我们紧随黄鉴老师,每到一地,老师都从易学应用的角度,结合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即兴点评,信手拈来。老师轻松自如、毫不保留的口传心授,既醍醐灌顶,又接地气,让人瞬间开窍,并且学到了从书本、课堂和网上无法学到的易学知识和应用经验。老师的慧眼、金口,瞬间让大家跳出了单一技法式、呆板机械式看人居环境的落后思维,领悟了中华人与自然环境学易魂学术体系的魅力。

其一、循循善诱、启发思维:在各个故居,老师或饶有兴趣介绍不同时期古民宅建筑特征,各宅屋、天井、家具(农具)等名称及功用;或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让大家从细节处知晓历史的发展变迁,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勤劳和智慧,从生活点滴和农耕文明中明晰中华文化之源泉,感受易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对人居环境的实际感悟。如,在任弼时同志故居,老师说中堂有三扇门,只有贵客到才开中间的那扇门,平时就开两边的门;在胡耀邦总书记故居,老师指着紧邻溪水的一座小山底部说这就是龙脉龙头下山吸水的地方。老师讲的是思维,更是文化,一语点化了寓于生活之中的智慧。在韶山毛泽东主席故居,老师指着牛栏门的栅栏木说:“就这一根木棒拦着,牛就出不来了,这就是风水,大家去对应想吧。”我回应老师说:“是乙丑吧?”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韶山东方红广场,在滴水洞,老师详细讲解了主席题词“韶山学校”、虎歇坪等场景的寓意,令人恍然大悟。

其二、大道至简,画龙点睛。老师强调,名人故居都是天作之合,一切风水都要看格局、看大局,要以形象思维从文化角度看,易学是简易的,复杂都是现代人搞出来的。如,黄兴、任弼时两位革命先驱故居院门上都写有“乾”字,老师说门上写了“乾”字,还需要量什么方位,就以乾向断嘛,直言其事就是了。看到两故居宅门前不远处都有池塘,老师一道出了他们为何胸怀天下,却英年早逝?同时又指出了两处环境对主人的不同影响:黄兴故居对外敞露,无院墙,是开放型的,其人地位高、名气大;而任弼时故居房屋和池塘被院墙围着,是封闭型的,且其宅院乾位一倾斜的树近靠着院门,其为人地位崇高,但名气不显露,不为人知晓。在刘少奇主席故居,老师根据其房子屋顶两边高中间低宅院门前十多米为大池塘,设置有“游人止步”的警示标志等物象,直接解读了某些现象。朱镕基总理旧居“恬园”,正门前面广场大,左右两边道路通达,前面有池塘被植物花木遮挡,老师说我们在此看不到池塘的水,所以纵使和黄兴、任弼时差不多的格局,此处要好得多。

其三、直捣本源,诙谐幽默。如,从毛主席故居出来,过稻谷中有紫色薏米拼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的田埂时,看见稻田下面池塘的水是清的,老师说:“毛主席门前池塘栽种的是莲花,表示他一生清正廉明。这次池塘的水是清的,早几年前在韶山宾馆参加易学大会时,水是浑浊黑色,竟然在主席门前搞腐败,浑水摸鱼,现在好了,反腐打虎拍蝇,世道变廉明了,水清了”。在胡耀邦总书记故居,有学员问到出门石梯下山如此设计是不是泄气,老师随即说:“老虎下山才能吃到肉,伟人也只有下山才能走出山乡,去打天下,闹革命,为人民服务。”老师的表述既那么直接,又诙谐幽默,真是深入浅出呀!

其四、以道观象,以象言事老师看到许光达将军故里,房屋坐向及房前房后物象,直断“将军必有遗憾之事,应当是两个小孩,将军手下有两个得力助手,名气很好”看到许光达将军侄孙兄弟房屋巽位红色Logo标记,直言“你弟弟损了(流掉)一个姑娘”。老师所断被现场证实奇准!看见毛泽东主席故居正大门朝着广阔的山冲外,寓意毛主席及其兄弟志向远大、走出山冲闹革命。依据老师的思维方式,在参观任弼时同志故居时,看到铜像后面有9同类型的树,想:任弼时同志不会是有9个小孩吧?后经查验,果如此。我忽然明白,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的三层叠加式建筑,同样寓意小平同志“三落三起”跌宕壮丽的人生之路。

回顾老师的解读那一桩桩承载着辉煌的过往、一幢幢穿越时空的建筑、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一件件看似普通的物件,虽然都是止不动的,但在老师的慧眼和脑子里都是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和充满灵性的生活场景。老师的批断解读,既快捷,又精准;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科学眼光;既有客观事实依据,又有易学理论支撑是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环境学

历史上湖湘文化讲究“经世致用”,注重学问的实用性、现实操作性。不得不说,老师悟创的《易魂》学术体系既重理论基础,更重实践应用,其风格就是这种湖湘文化影响的延续,有传承、更有创新,真正是“还易于民,道济天下”。考察交流虽已结束,但老师和大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让人开慧增智,回味无穷

 

                                四川绵阳杨永乐

                                  201811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