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环境学》连载之三十三
五十二、吉林市世纪广场与吉林市系列大火灾
今年 7 月份受吉林市某企业家邀请首次去吉林市,一个城市的名字与所管辖它的省份名字一致的在全国好象没有第二家了。有一天我乘车在市内吉林大街上行驶,见路旁的世纪广场很别致,叫将车停好,下车走进广场。此广场较大,呈长方形,地面全铺的是大理石板。在北头修建一个硕大的建筑物,约四、五十米高,四角四根大方柱,外用玻璃镶嵌,内装观光电梯,据介绍到顶部可观览吉林全市风光,建筑物的内里高处悬挂着三片大红装饰物,说是什么无底船。
而在广场南头立有一个文革时期修建的毛泽东主席大理石塑像,塑象外用巨石砌筑方形石柱,顶部用条石连接,形成一个半园弧型建筑,近似于欧式罗马建筑。看了后,我对陪同我的吉林市李宏德几位同学说:“这个广场没修好,有问题。”他们听了一愣,问:“有什么问题?此话怎讲。”我说:“问题大着啦!第一、这个广场建成后吉林市的领导没有提升到省里的,反而走背运,甚至丢官降职弃职,要不是网开一面,差点要进(牢房)去。第二、市里要连连出现火灾,大的起码三次,火不是从下往上烧,而是楼房上面着火,往下烧,损失惨重,要镜死不少人。”同学们问:“你怎么看的?”我说:“你们好好看看,我将这个高大建筑当作广场的观礼台,当举行庆典时,台上的官员头上罩着三片大红色饰板,红色为火、三为火,饰板成尖形也为火,狠克着台上坐着的官员,他们怎么能升职。这三片红色饰板悬在室内上部,成圆旋状,视作楼房上部着火了。有三片必有三次火灾。这个台子高大气派,烧的必定是大楼不是小房子。再看将毛主席像立在广场南头,毛主席在革命战争时期于南方受排斥,不得志,后在北方顺心,领导革命成功,定首都北京,一直居北方,广场规划设计者起码的常识都没有。更有甚者将毛主席用石柱围着,使人想起古罗马格斗场,毛主席像朝着东面大街,往前走又被石柱围栏档着,无法关爱百姓,心中肯定很火。他侧身对着观礼台,台上官员与毛主席方向不保持一致,怎能升官?大家口头上说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要与党中央方向保持一致,实际做法上又不一致,另行其事。石柱围圈向着观礼台,挡住了前进的路,官员仕途受阻。这个围子像牢笼栅,对着观礼台,好在只一半,故说网开一面,不致于进牢房。”同学们听我评述完后,说:“老师太神了!很对,自世纪广场修好后吉林市领导没有升的,吉林市确实烧了二次大火灾,一次中百大厦, 2004 年 2 月15 日春节过后烧的,火确实如你说的从大厦上面烧起的,很惨,烧死五十四人,另外森鼎装饰材料商场也发生大火,虽没死人但全烧光,经济损失很大。一些小火灾就不说了。本来要追究市领导责任的,真是网开一面,没坐牢,市长刚占标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引咎辞职。当时修这个广场时,想把毛主席像转一个方向,来了一台大吊车和一、二十个工人,结果吊车起吊操作时,钢缆绳挂死一个工人,其它的人吓得忙向毛主席像下跪盍头请罪,说:‘毛主席,不是我们要动你,是领导派我们来的。原谅我们吧。哪怕下岗,扣工资,我们再也不敢惊动你老人家。’他们立即撤了,以后再也没人敢挪动了。”不管这个工人是不是因不该动毛主席像而死,这好似神话,但他确实是因现场参与此项工作而当场死,死了确实是事实。我走了不少地方,听说凡参与文革后拆除毛主席塑像的领导与工人,以后均不得志,重者遭灾,要知道中国早有一句古谚:“请神容易,送神难。”同学问:“火灾烧死的人数怎么看出来的?”我说:“心中起卦《鼎》之《恒》 ䷱ ☵ ䷪ ䷟ 看的。”
9 月份我在吉林松花湖举办面授学习班,又与几位同学来看世纪广场,一切依旧。同学们问:“老师你曾说有三次大火灾,常言事不过三,吉林市会不会还有大火灾发生?”我说:“这个广场是吉林市标志性建筑,是吉林市的象征,就象一说天安门人们就联想到北京一样。吉林市领导能不能升官事小,旦愿大火灾不再发生!”吉林市学员李宏德说我向市委领导说一说,我急忙制止:“不可以,领导只能听顺耳的话,大家不要没事惹事,说我们宣传风水迷信,蛊惑人心,罪可大可小,领导升官不升官与我们无关,防止马屁拍在腿子上,世上多少事只在谈笑间。”可是前几天新闻报导吉林石化厂发生大爆炸,波及面广,损失巨大,死了几个人。悲乎!!
易学是以道观物,以道观象,运用比类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绩,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文不是说吉林市世纪广场给吉林市带来火灾星,就如不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歌曲使大兴安岭发生大火灾,他不是纵火者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兴安岭当年冬天大火灾是在那年春节晚会费翔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后烧着的,吉林市多次震惊全国的大火灾确实是在世纪广场修建后发生的。歌与火,广场与火灾均风马牛不相及,但偏偏事情又发生了,令常人不可思议。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也许能告诉你各自的关联。不过必须在此向广大学员告诫:切不可自以为是傻聪明,浮燥,去多事惹事招不必要的麻烦,古往今来掉脑袋的多是聪明人,各自低头默默做自己学问吧!
200 年 11 月 20 日
- 上一篇:《人与自然环境学》连载之三十二
- 下一篇:《人与自然环境学》连载之三十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