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有感于“群众利益无小事”

七月一日 ,在怀仁堂听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一句“群众利益无小事”,使我浮想联翩,心绪难平。有情感之动,也有理论之思。

(一)

首先联想到的,是 70 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工农代表大会上的一次讲话。他说:“我郑重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对面的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还说,当时的一个地方工农代表会只讨论扩大红军,动员运输,不讨论群众生活,结果就再没有人去开会了,扩大红军和运输,也极少成绩。

红军时期,现在已觉很遥远,那时的共产党只是星火一点,正待燎原。靠什么?靠关心群众利益。当时最大的利益是给农民土地,所以称之为土地革命,一切服从革命战争。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忘掉群众利益,细致地关心着他们的生活。革命大目标是和群众利益紧紧连在一起的。每改善一批群众的利益,使他们翻身,有地种有饭吃,根据地就扩大一片,革命就这样成了燎原之势。要不是王明左倾路线错误,说不定就能趁当时之势,燎原全国,底定天下了。

长征之后燎原大火又减损为星星之火, 8 万红军还剩 7000 人,我们在陕北寻求立足,建起了抗日根据地和边区政府。当时条件极艰苦,一切为了抗日,但这也不能忘了群众利益。我又想起这时期有一个毛泽东处理群众利益的故事。一次陕北天降大雨,雷鸣电闪,劈死了一头毛驴。一农民说:“咋不劈死毛泽东!”边区公安局认为这真是反动之极,就把他抓了起来,毛泽东闻讯却说:放人,他这样说必有其中的道理。问之,原来是边区农民负担过重,毛就下令将公粮 20 万担减至 16 万担。又听从民主人士李鼎铭的建议,精兵简政。群众利益保证了,边区才得以喘过一口气,渐渐复原壮大,直至抗日胜利。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泽东怎么处理群众是父母,要敬之奉之,岂能无视意见,有怨不问?不能委屈他们。应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政权的壮大乃至以后发展到共和国政权,这位无名的农民是有大功的。他也许不识字,也许不知深浅,不知后果,实话实说,但唯此才显其真,才代表群众。毛泽东从一句牢骚话里听出,这不是小事,转而修订政策,结果成就了大事——克敌、夺政、得天下的大事。

这两个故事,说明要得天下,先得民心。这是社会历史之大理。不只是共产党如此,任何一个政治集团夺权之时都是先夺人心。这是一条简单的政治原理。《三国演义》里刘备在曹兵紧追不舍时,仍携百姓同行;曹操则明令践踏庄稼者斩,他的马惊了,踏了庄稼,他就拔剑自刎,部下夺剑相劝,他就割了一段头发代替。论者也常说曹、刘的举动是假意为之,是一种姿态。但至少说明他们懂得靠民心、靠人民的好感和拥护才能得到天下这个理。而且懂得要得民心,就要从小事做起,而点滴积累,打造形象,树立威望。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培植民心民利的过程,也就是培植一个新政权的过程。古往今来揭竿起事、改朝换代,都是这样过来的。问题的关键就看他得天下之后能将这个理念坚持多久。所谓能不能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

(二)

共产党是准备跳出这个周期律的。它的宗旨明确表明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宣言》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说谁也不能有特殊利益,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民的一分子。我们的十六大文件中又特别重复了这个观点。但这是一个理想,要有一个漫长的实现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到该谋之利,也不是所有的共产党组织或个人都能做到甘愿牺牲自己,对民利秋毫不犯。苏联作为一个人民政权不是因为没有谋好民利而被西方趁机渗透解体了吗?成克杰身为副委员长因为贪民利不是被法办了吗?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解决。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夺权靠民心,掌权也要靠民心。积德做好事才能成正果。这“德”就是不断为群众谋利益,“正果”就是政权。德能积之,也能损之,能成正果,也能成恶果。政权之长短,是一种吸引民心的竞赛。所以,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及时提出“两个务必”的忠告。 16 届新中央一成立,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权为民所用,利为为所谋,情为民所系。”

掌权和夺权不一样。夺权是由无到有,天下之心,寸寸收之,日记其功,如履薄冰;掌权是江山在手,民心如海,日取一滴,不知其竭。所以无数个政治集团和政治人物都“成也民心败心民心,”跳不出这个圈子。只有共产党敢挑战这个怪圈。毛泽东在延安对黄炎培充满自信地说;我们找到了一个新办法就是民主。什么样的民主?人民民主。人民说了算,按人民的要求办。小平同志说,要办之事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胡锦涛同志说: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共产党已经四代领袖,执政能力更加成熟,更加关心群众利益。但值得警惕的是,我们现在的干部多是接过现在江山的人,没有“寸寸收心,如履薄冰”的经历,倒易生“民为我用,用之不竭”的轻心。虽民心如海,滥取一滴,就起狂澜;纵权重地山,错施一寸,即无威 信。历来的政治家都有很注意这一点。唐宋,是我国封建政治的成熟期。这两朝的名君,都留下了治国名言。唐太宗李世民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宋太宗赵光义干脆刻了 25 块“戒石铭”分置全国各府,以为地方官吏之戒。上书“尔禄尔俸,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小民”是什么?是个体的百姓,“上天”是什么?是人民群众。不要以为欺侮几个小民,占一次便宜不算什么,总有一天群众会起来翻掉你这条船。为群众谋利益不是小事,如果损害群众利益,就更不是小事。翻检历史风云,许多亡之 国 君都是从损害民利的小事开始走向灭亡的。隋炀帝为船游之便劳民修渠,而损国力;宋徽宗因奇石之好搜石扰民,而惹民怨。元朝的皇帝做得更过分。因怕民反连老百姓的菜刀也要管制,只能五户共一把。这种犯民、扰民、害民之事做得越小、越具体,就越易激起民愤。

诸葛亮说“勿谓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群众面前和善和戒恶都要长期坚持。应该说,任何政治集团上台之前、当政之初,都为人民做过好事,但这都不足为本,本在时时为民、永远为民。许多百年老党,或近百年的政权因为不能恪守这个宗旨,就这样垮掉了。

(三)

不为人民谋利益不可能得到政权,掌权后不继续为民谋利,不可能巩固政权。而共产党本没有什么私权、私利要谋,它的夺权、掌权都为了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一切政治家、政治集团、政权都要被人民检验,都是被人民推举着上台、下台、更替,历史是在人民利益的推动下前进。孙中山所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我们都应该自觉地顺从它。

编者按: 我们在此转登《人民日报》副总编 梁衡 先生的精辟论文“有感于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从易经角度看,《易经》中有“天地定位”,天为乾卦☰,地为坤卦☷,天地定位乾坤成矣。乾为天又为官为领导为利益,坤为地为百姓为群众为民众为基础。“群众利益”即为䷊为《泰》卦,若领导(☰)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之上,国家则平安康泰(䷊),政通人和。䷊中☷为群众,☰为利益又为大,《泰》䷊表示要做到国泰(☰)民安(☷),天(☰)大地(☷)大,群众的利益是大事,故江总书记在三个代表中强调要“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领导(☰)当官作老爷,高高驾凌于群众(☷)之上,则成卦,叫《否》卦,天地之气就不相交,当官的与群众不沟通,脱离群众,严重者影响政局稳定,自身仕途(《否》为否极泰来)。

2003 年 11 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