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走近孔子 (连载之二)

(接前文)

走近孔子  (连载之二)

丁点点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是一个好学之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是一个谦虚之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是一个快乐之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是一个不纠缠小事、心胸开阔之人。

    “同学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孔子更是一个厚诚无私、传道解惑之人。

      对于老师的学问和道德,颜渊感叹到: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孔子观察到颜回在听课时,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但私下和同学议论时,颜回能对老师所讲内容恰当发挥,“回也不愚。”孔子还说颜回,“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夭折,夫子悲痛欲绝:“唉,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啊!”

      能言善辩的子贡,顶数他的问题多且难度大,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他让老师教给他一个字,让他终身受益。真能“刁难”老师,什么样的教育能说成一个字啊?没事儿,夫子照样教他,并以商量的口气,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吧--“其恕乎!”并加了8个字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子贡成了卫国的富商。一鲁国大夫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说:“比如围墙,我家的只有齐肩高,别人容易看见我家里而叫好,而老师的围墙有几刃高,如果找不到进去的门,就看不到他家的富丽堂皇。”言外之意,他子贡找到了登堂入室的大门而鲁国大夫没有找到。

      具豪侠之气的子路,跟随孔子的时间最长,夫子教导仲由的话也最多。“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天,孔子在同学面前表扬子路:穿着破旧袍子,与穿着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就反复背诵“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一诗句。见子路得意,夫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老师希望子路不要满足目前的水平,仅“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调侃,说如果自己的主张行不通,就乘木筏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老师这样信任他,特美。夫子接着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无所取材。”面对多勇少谋、率直仗义的子路,夫子或扬或抑,指点迷津,疼爱有加。看着侍立在身旁的弟子们,夫子很高兴。闵子骞、冉有、子贡都是和颜悦色的样子,惟独子路,一脸刚强。于是,夫子为子路担心:“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贡善辩,孔子说他通达事理,能做大国宰相;子路果断,可以在千乘之国管理军事;冉求可在千室之邑当总管内政;公西赤可办外交。老师向当政者举荐自己的学生,使之量才录用。

      孔子知弟子,爱弟子,有时也对弟子不满。樊迟问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樊迟是小人,还说如果“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孩子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

      就樊迟请学稼一事,在“批林批孔”时,成了孔子鄙视劳动人民的证据,现在想来,是我们误解了孔夫子,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地,而是为了从政为官,造就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樊迟真想种地,在家跟他爹学就行了,干嘛拿学费跑孔府来学啊?

      午在月支胸腔,夫子把学生装在心里;强根卯生午,夫子情根系于弟子。反过来,学生午火怎能不依恋卯木印授,怎能不爱戴如同父母的老师?孔子有病时,子路为老师祷告。害怕老师万一离世,葬礼够不上大夫的规模,子路给老师派家臣,孔子知道后批评子路不守礼,并说:“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侯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

      乙生食神丁,落脚点在丁,这是情感和理想的归宿,所以孔子爱后生弟子,一生传道无怨无悔;丁由乙印来生,所以弟子们景慕老师高山仰止的品行,大力宣扬孔子学说,并述其言行语录,编纂了[论语]一书。丁3--3千个弟子--3千颗火种,星火燎原,使乙2--仲尼--孔子思想流传后世。

      有一天,孔子和子路远行,子路去向正在耕地的两个隐士询问渡口的位置。一个隐士得知是鲁国常碰壁的孔丘到此,没有告诉。另一个隐士劝子路:“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能改变的了吗?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到处走,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说完继续干活,也没告诉渡口在哪里。子路将两个隐士的言行报告给老师,孔子听后怅然:“人是不能和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

      发自肺腑,令人感动。儒家与道家不同,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礼崩乐坏,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多么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啊!

      地支从亥到戌,天干从庚到丁,循环运转,生生不息。孔子的主张当真没有实现吗?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由来,舍他其谁为也?乙,秀木不朽,功在千秋;丁,文火不灭,与日同辉!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一天孔子下朝到家,家臣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先问伤到人没有?他重视人命安全而不重视财产受损。戌是日主乙木唯一的财星,且离日主远,所以,孔子“罕言利”。戌上盖着庚,这是孔子“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如我于浮云。”戌由午生,即戌财是学生午交上来的学费,此为“食伤生财”。财虽远,但流通可用,故孔子虽不富,但不贫困潦倒。他发给家臣“粟九百”,看来他家里的谷子不会太少。家臣见“工资”多而不肯接受,孔子建议家臣去救济邻里乡亲,这不正是仗庚“义”而疏戌“财”吗?

      孔子说过,如果能发财,像驾车那样的苦差事都肯去干,“如果不可求,还是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吧。”我想孔子说这话时,大概年过五十了吧?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知命,所以,他“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戌土为信仰,在年支最上边,故孔子头脑里信仰天命。一次被匡地人围攻,孔子坚信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天之未丧撕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还一次,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那是一个淫乱的女人,子路知道后不高兴,孔子发誓:我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就让上天谴责我吧!连呼“天厌之!”

      但是,孔子不迷信。“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五十以学易”、“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将“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对天命的认可,是来自于他对“易”的钻研及感悟。据说,孔子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凤鸟不出,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在屡遭困厄后,尤其在晚年,孔子头脑中的天命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孔子的中庸思想,何尝不是来自于[易经]?孔子给“易”作篆,可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望和情感,这是顺应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与欲,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过犹不及”,就是对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谁更好一些?

    孔子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

    “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子贡又问。

    “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孔子又答。

    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是儒学中最高的道行,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实行它。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观孔子命局,年月干支皆阳,日时干支皆阴,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夫子教学,从不声色俱厉,他总以从容的、和缓的、商榷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以身教去胜言教。孔子早年忙碌,中年奔波,晚年叶落归根,进退适宜。由此看出,孔子性情平稳,不急不躁,中庸和谐。加之五行流通不阻,夫子便身心健康,多乐少忧,气定神闲。书上说他杜绝了4种病:没有主观猜测,没有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没有自私之心。这是说他的心理健康。孔子72岁去世,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身体不健者敢迈进古稀之门槛?流通则不痛,不痛则健康,健康则快乐,快乐则长久。

      孔夫子一生温、良、恭、俭、让,以他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宽广胸怀,启迪我们如何去寻找心灵的快乐,还以他生活的历练,总结出人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极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读着朴素而温馨的劝导,仿佛看到圣人从远古走来,穿越沧桑,进入当今。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代,好学的他,要学英语,因庚在西方兑宫,但庚弱又被泄,只是头脑想学而难成;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代,讲礼的他,要买别墅和轿车,因壬印生身,壬在坎宫,壬由庚生,房与车质量较好;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代,知变的他,一定要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来传播他的道,因丁火所在的离宫,是乙木心驰神往之处,他起码要办个“儒魂”网站吧?更不会拒绝媒体采访。

      “假如”很多,我不禁要问: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代,他还能是圣洁之人吗?而今他的学生3千人绝不止,且不光是青一色的男生。面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兑、离宫女学生,他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况且,桃花午,居月中,花心在胸,热血沸腾;卯桃花,坐下生,柴见烈火,燃烧激情!多让人担忧的花花夫子啊,幸亏生活在25百多年以前,物质贫匮,女不出户,这才避免了因亥脚一失足所注成的千古之恨,这才成就了一位被敬仰千秋的至圣先师。

      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代,我--老鼠--壬水,毫不犹豫来生乙木。我要主动走近他,投其所好。他老人家不是喜欢高雅音乐吗?我会送去比磬比瑟还要悦耳的CD---梁祝、肖邦、莫扎特、柴克夫斯基。不是拉他下水,乙木本来甘居壬水之下,不用拉。壬生乙--细雨抚稻浪,柔情慕生机。除此敬爱之外,小耗子还贪恋一缕清香及两眼青睐。“一缕清香”已经嗅到,至于那“两眼青睐”嘛,老鼠自然胸有成竹喽,因本人四柱日主正是丁火,乙木不看丁火还能看谁?壬亦我,丁亦我,且莫说乙是一棵灵通之木,即便是块榆木疙瘩,不解一丝风情,那也禁不住壬水这样软磨硬泡,更禁不住丁火这样眉来眼去啊!

    红湖丁亥眼波横,

    白山庚戌眉峰聚。

    江花壬午吐芬芳,

    碧稻乙卯含春意。

    壬思痴迷迷,

    眉眼盈盈里。

    不恋郁郁之情怀,

丁心想哪!

祝师安康!

                         学生:丁点点

                         200738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