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走近孔子 (连载之一)

老师按:

我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向大家推介丁点点同学写的“走近孔子”一文,这篇文章表现了丁同学对命学的与众不同的深厚造诣外,也表现了他对孔子,对论语,对国学的精谌研究,令我钦佩!易学是圣人之学,现在社会上从八十年代掀起易学热起,一些有影响的易学人士偏面的将预测定为决策学,将算命演卦看风水就说成是易学,以偏概全有损易学之神圣,误导后人,以至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对时下这种“易学”说法和风气持异议。

历史上对孔子评价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儒家学说思想,一部“论语”治了二、三千年中国天下,并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国。而吾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应是为易作了“十篆”,又称“十翼”,它絟释了易卦易象,解释破译了宇宙客观律,它是不因社会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真正真理。孔子的“十翼”使“易经”由预测学升华到哲学,它的论说宇宙、社会、人事的客观规律千古不变,万古永恒。易学之用决非仅用于预测,它小则修身正己齐家,大则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非我辈之责之为,但修身己己齐家是我等人皆需之。要做好人,要处好世,必须学易。要学好易,必须先学做人。要学做人,则向先圣学,尤其是易学界人士更应以圣人为楷模。

大家好好的、认真的、反复的读读丁同学这篇长文,不但对你学习命学新思维有利,更重要的是会使我们了解圣人,学习圣人,规范自我,成为有益于社会、民族、国家的人!会对你学习易学大有长进!

2007525

 

走近孔子  (连载之一)

丁点点

    在洪丕谟和姜玉珍所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中,有孔子的四柱:

    庚戌

    戊子

    庚子

    甲申

      其批语:自身庚金,归禄在时支申中,并且时干甲木为庚金偏财,本属难得,惜月支子月,寒水当令,虽然金白水清,然而未免寒俭,况年支戌中官星丁火偏处一隅,旁受月支癸水制约,难以发挥。纵观孔子一生奔波,劳而无功,政界失意,直到晚年杏坛设教,弟子三千,说明金水流通,从文却好。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庚戌,关于他的八字原有多种说法,录此以备一格。

 

    [论语]读完之后,我感觉以上四柱与孔夫子其人有距离:

    其一,纯阳无阴,有刚无柔,与深谙中庸之道的圣人不称。

    其二,金白水冷,一介寒儒,怎么看都像一个外精内智的干瘦老头儿,这与孔夫子的形象不符。

    实际上的孔夫子是怎样的姿态?[论语]中这样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斟酌再三,我给仲尼老先生克隆一组四柱:

      庚戌

      壬午

      乙卯

      丁亥

    阴阳各半,不偏不倚,个性中和之人也;木金火水土五行具全,即仁义礼智信统统具备,且木火两旺,仁与礼尤重之人也;天干上生下,地支下生上,流通顺畅,相照有情之圣人也。

    年庚正官,透出威严与庄重;月壬正印,透出温和与安祥;日干乙木透出秀气,又坐强根而沉稳,文质彬彬;时丁火食神,透出恭敬与宽容。所以才有上述夫子的仪表: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祥。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3岁丧父。年干正官,贵族也。为何又没落?因庚在午月弱,又被壬泄,所以,即便贵族也要没落。同时,庚在父位,孔子到3岁时,流年壬子,庚被壬狂泄,子冲午之家门,其父焉能不伤?

    孔子在30多岁时,就开始聚众设教,创办私学。他主张“有教无类”,所教的弟子中,有贵族也有贫贱之士,当然也有优秀生和差等学员。传说孔子收徒3000人,其中突出的就有72人,著名的有子路、颜回、子夏、子贡等。

    午火临月令,火为心,为文化,为教育,食伤为学生,月柱为门户。按一柱管8年看,应在32岁时,孔子热心创办私塾。亥生卯,卯生午,生员源源不断。丁火食神为乙木的学生,生在火旺之月,故学生优秀,但丁坐亥而截脚,此弟子家贫且早夭,如颜回,是孔子的最得意门生,聪颖好学,“颜渊死,子哭之恸。”对乙所喜欢去生的丁弟子,夫子赞他“贤哉回也。”壬盖午之头,故学生中也有不争气的,如宰予,大白天睡觉,夫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

    通过对夏商周文化的研究,孔子确定了周礼的表率地位,并从中发掘出“仁”这一儒家核心。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尊长有序,君臣父子关系应该有一定标准,“仁”的思想反映到政治上,就是以德为政,它主要包括反战,禁暴,重民,举贤。在人际关系中,孔子将“仁”看作礼的基础,“仁”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意识,使礼论前进了一步,君子就是孔子为我们树立的理想人格的典范。

    学生子贡问孔子: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还是找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自称“待贾者”,时刻准备将自己推上统治地位,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礼。天干从正官庚,到丁火礼,连续相生,这就是孔子依官施礼的整个过程。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怀着积极的热情,在鲁国担任了中都宰之职,很快又被提升为司空、司寇。由于贵族统治者不可采纳实施他的主张,孔子毅然辞官出走,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历程,共14年,游说72个执政者,晚年回到自己的祖国鲁。事实证明,当官不是孔子的目的,传道才是他的所为,但政治抱负始终没得到施展。

    庚官生壬印,印生身,限运到乙卯柱时,定要升官。大运到戊子时,子冲开午之门户,便为火礼而奔走。但午火被壬盖头,丁火被亥截脚,这礼实施起来总有阻挠。

     尽管如此,命局中毕竟火当令而旺,所以,孔子最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这是孔子对弟子、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在乡下,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在朝廷上,孔子的态度恭敬而威仪,不亢不卑,敢于讲话。“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

     [论语]中,像以上孔子的礼仪言行记叙不少,连他的衣着饮食都有详细记录。如孔子的朝服、丧服、在家所用的便服,即使是睡衣,都要合乎礼的款式和颜色规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坐。”言谈举止,行走坐卧等生活细节,孔子都有规矩和习惯,他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尽量符合礼法,在他看来,“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的回答。齐景公听后直呼“善哉!”是啊,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乱了礼法,虽然有粮食,“吾得而食诸?”不能怪孔子那样在乎礼,因礼关系到家庭乃至国家有无统续的大事啊。

      那么,仅仅有礼,就能育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吗?非也。“人而不仁,如礼何?”光有礼而无仁,那是伪君子,假文明。孔子是不是仁者?看日柱,乙木坐卯,本具善根,外慈内善,表里如一。孔子钓鱼,用单钩鱼竿;射鸟,射飞行的鸟不射归巢的鸟。多么善良的人啊!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怎样做才叫仁呢?对颜渊问仁,孔子说遵礼行事就是仁;仲弓问仁,孔子说严肃认真事君使民、宽以待人就是仁;司马牛问仁,孔子说言行谨慎一致就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对居于统治者地位的季康子询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的回答是: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上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跟着倒。孔子推行的是以仁德治国,岂止是仁者?乃大仁者也!

   “克己复礼为仁”,孔子是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绘事后素”,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午由卯供燃料,心更明;丁以乙为火原,眼更亮。卯枝吐午蕊,乙叶衬丁花。火礼木仁,通明呼应,相依相伴,缺一不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杀身成仁”是孔子的生死观,以“仁”为最高原则,宁死都要保全“仁”。自古以来,激发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譬如,陈毅的“捷报飞来当纸钱”,视死如归得如此浪漫,这是多么高的骄傲啊!

      继续分析四柱:亥水在时支,情愿润木,水智是为木仁服务的,而仁德之木又去生火,即这智间接地在礼上、在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因材施教,就是孔子智的施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与此同时,孔子还把中庸思想渗透在教学实践。如,对不自信的冉求,进行鼓励,而对好勇过人的子路,则进行约束。

      正因为孔子是智者,学生和统治者才向他求教咨询。有人向他问孝,有人向他问官,有人向他问政,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如此等等,针对问话者的具体情况,孔子回答得恰如其分,十分到位实用。

    “父母为其疾之忧。”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诸如此类的至理名言,不仅给孔子所处朝代的志士仁人指明了方向,也是今天的我们为官处世的指南。壬透干是公共之智,这智慧不仅仅是孔子个人的。壬生乙--智慧滋育仁德,乙生丁--仁德助燃文明之火,丁火之光犹如灯塔,引领后世子孙的人生航程。

      孔子还告诉我们怎样区别君子和小人:君子很容易相处,但很难取得君子的喜欢,不按正道讨好君子,君子是不喜欢的。但是,当君子使用人的时候,能做到量身订做而恰当安置。小人与君子正好相反。和小人办事很难,讨好他倒容易,用不正当手段去讨好他,他也高兴,但等到使用人的时候,小人却求全责备。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比较与界定,[论语]中多处出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君子和小人的比照中,使我们对这两种人格的认识一目了然。“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求同存异的思想,既有包容的气度,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立身处世,不讲信用,无论如何都是行不通的。看孔子命局,戌土在年支,即头脑中有信,且午生戌,即心中的“礼”使脑中的“信”更为坚固。孔子的信,是起自智、发自仁、来自礼的明智之信,亥生卯、卯生午、午生戌便是。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在这三样中,不得已去掉一样,先去掉谁?子曰:“去兵。”子贡还问:不得已还得去掉,去谁?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食、兵、信当中,信是最重要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将处在崩溃和涣散的边缘。可见,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一次,孔子发现卫国有一乱臣贼子谋反,他要去卫国揭发,被此贼子发兵包围,逼迫孔子对天发誓不去管闲事,但等围兵刚撤走,孔子照去卫国。子路说老师言而无信,夫子说,“信”要合乎“义”,才可实行。“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信,由盖头的庚“义”来守侯,所以孔子的信是正义维护下的信。庚--义,立在年干最上面,占领了八个字的至高点--“君子义以为上”,孔子怎能不重义?一个朋友死了,没钱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君子不器。”知通变、与时俱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君子。在推行周礼的过程中,难免处在两难境地,“奢则不孙,俭则固。”这时,孔子的选择是,“与其越礼,宁可寒酸。”他的礼,他的义,他的信,完完全全出自于他的仁,而他的仁又得益于他的智--亥水。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最下,藏深谷,润木无声,这才使仁木不枯。如果无智,即便是个仁者,也可能好心去办坏事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以。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难怪当有人说子贡比孔子贤良时,子贡反驳“仲尼不可毁也。”子贡说老师的贤德好比日月,是无法超越的。是的,能做到贫穷而不讨好谄媚,富有而不骄奢淫逸,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贫而乐,富而好礼”更上了一个层面,已经超过了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这是何等高的境界啊!

      日乙与年庚隔合--与天合其德;时丁与月壬隔合--与月合其明。这种跨越阻隔、与天地星月同气相求的呼应,是孔子对美好境界的向往,由于相合毕竟有阻,所以,孔子不是神人,不是变幻莫测、遥不可及的神人,不是像庄子那样抛离世事、与天地精神自由来往的神人。孔夫子,是圣人,是从我们的生活里自然生长、脱胎出来的圣人,是脚踏实地、对现实社会有所担当的圣人。

                                 (末完待续)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