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体现
宇宙永恒不变的定律就是变。任何事物流动才能体现价值,还要看流动速度,循环周期的大小,静止不动是很难体现价值的。比如亿万年的岩石不去开采,它就只有“岩石”这个功能。财富也是如此,把财富存起来十年不动,这十年中这些财富是不产生任何价值的(有影响力和收藏价值),如果这些财富每年循环流通一次,就算没有增加一分钱也是体现价值的,流动了其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为社会服务了,服务效率是以流通时长为周期。
一个人不去为他人服务,不去为社会服务,就算有再大的能力都是浪费的,都是无用的,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就像身体的血液一样,不流通的淤血是对身体没有任何益处的,癌症肿瘤也是没有益处的。越动脑越灵活,越思考越能体现思维的价值,头脑动得越多思维越灵活,越能产生新的思路思维。
能而不为和藏而不用就是培养德行,是修德的方法与要求。不能而为,用而不藏就是练功的方法,是培养责任感的表现。
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因为贡献是才华与资源的输出,是流通循环。而固执、永恒不变的,只进不出的是体现不出能力与价值的。
认识论是体现不出价值的,必须把知识运用出来才有价值。认识论为本体,为内,为藏为,为吸收,积蓄能量,方法论为外用,为末,为输出,为释放能量。所以知识必须通过外用才能体现价值,再有能力的人,如果不运用则与废人无异,合适的时机必须把知识运用出来。
万事万物的价值也在于贡献。我们使用事物的都称为工具,人们常会说没用的东西或没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是暂时不用或有些人不会用,不懂得它的价值在哪里。任何事物不用的时候是体现不出它的价值来的。收藏价值就是精神,是价值的隐藏。任何事物不是要时时刻刻体现价值的,必须在合适的时空里才能体现最大价值,平时就是“修行”,藏而不用,一旦用时就体现价值。生产工具需要足够的时间,使用用具需要合适的时机。
为什么要不断地传播易学而不怕大家学会?如果人们都不了解易学,就不知道易学的价值,再优秀的易学都没有用武之地,易学无法为大众服务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物都会被历史和人民遗忘,最后被淘汰。所以《易经》的价值也是在于给人类做贡献。学习《易经》的人首先要知道《易经》的价值。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人们认为它没有价值都要被淘汰,一个人认为它没有价值就不会去了解、学习这门学问,甚至反对。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事物有害而无益就会远离它,还会想尽办法的销毁它。
所以传播易学的人都是对易学有贡献的人,拿着易学欺骗、恐吓老百姓的人都是破坏易学的异分子。就像罂粟一样,是因为有人拿来伤害他人与社会,国家才会禁毒。
责任与使命就是没有任何选择,必须这么做,与喜好无关,消耗自己也要办好这件事情,不要求对方只要求自己。如果只是应该这么做还达不到责任的要求。五行相生就是责任,是付出,不管木气多么脆弱,多么危险,火气多么强大,木气都要不顾一切的生火气。
虽然JD教有很多错误的思想,但是其传播过程讲的是时代语言,是大众化的语言,老百姓很容易理解所以传播广泛。道教总是讲古代语言,很难与当代衔接,老百姓听不懂,不易接受,所以很难传播。很多教易学的老师讲的基本都是古代语言,只有极少数人听得懂,更别说能学会的人了,连传播都是障碍。脱离时代、脱离大众怎么传播?
传承传统文化的弊病就是以经解经,用古语解释古文,这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古董嘛。必须要用时代语言翻译古语才能传承,才能让更多人听得懂、看得懂而接受。
我们知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句话,这句话讲的是一种状态,我们易学工作者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变成“百姓日用即知”,这是我们传播易学的目的,也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价值体现。黄老师的“还易于明,道济天下”就是一直在做这个工作。
黄老师创立易魂为什么能传播这么广泛?因为黄老师的文章适合各个阶层的人阅读,大家都能接受,不管是研究易学几十年的还是刚入门的,甚至曾经反对易学的人都能接受。黄老师的文章没有高推圣境,不受繁难的古文束缚,真正跳出了“难经”的障碍,自然就有群众基础。而且思想能容纳百川,能包容反对的声音。这就是立而不破。
就像阶层越迁一样,不受阶层束缚。四大名著人人喜欢看就是如此。神话故事没有写出历史年份就不受历史的束缚,跳出了历史的记载格式。
如何才能做到“还易于民”?讲的话和发表的文章必须要达到老百姓听得懂的程度,听得懂才能接受,老百姓听不懂是不可能接受的,就像电信塔接收器一样。
高推圣境就是设立高门槛,老百姓就进不来,或者说建立一堵高墙老百姓就看不到。有了门槛在上面的人也下不来台,易学大师们也走不出来,到不了民间。所以门槛、身份、墙壁都是束缚双方流通的。博物馆里面的文物只有收藏价值,没有实用价值,只能看不能用。能够进博物馆的文物都是稀世珍宝,也是在民间失传已久的。如果我们学易经的人都把易经学到博物馆去了,说明易经成了极少数人的专利,易经脱离了生活,脱离人民了,易经的传播就是失败的。就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级保护动物一样,需要全人类一起共同保护,只有极少数人拥有的,快要在地球上消失的东西才需要保护,没有生命的就放进博物馆。老百姓容易获取的事物不需要保护,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子孙只有在博物馆才能学到易经,而是像手机一样广泛传播,走入民间,人人可用,这才能实现易经的最大价值。
学易经利己利人,利己是第一步不算能耐,是没有社会价值的,是自渡自利,相当于小乘佛法,为了自己的永生。到了利人这一步才算有社会价值,是贡献,是广度众生,成就佛道,发菩提心,相当于大乘佛教,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大乘和小乘是不可分割的体用关系,小乘为体,大乘为用,体用合一才是天人合一。
严宏坤13387749134
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 上一篇:看八卦图方向再理解(连载一~四)
- 下一篇:体用关系(连载一~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