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三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正文内容

《道 德 经 释 义》(连载)

《道 德 经 释 义》(21—25章)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众。”   

孔德是指空虚无为的上德,非有为的下德 “是对上德的形容。物之得于道者便是。由德的功用中,又能体现出道的体性,从事物的运化中更能显现出德的功能。  

所以,天地万物无不是在上德的功能中不断变化和生长。万汇品类的体性完备,神全气足,皆是上德的功能。因大道无形而无名,只有从德中才能体现道的体性。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混然一气的真常之道,它恍惚似有,有而非有,无而非无。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有不可视听的微妙运化之功。不但有微妙运化之功,而且确为真实。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是观看。是起始。这个混成一物的无名之朴,从古至今不变不易,以至于到无限的将来,仍不会离去。正因为大道能永恒不变,长久存在。所以,能尽阅大千宇内无限事物的起始。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欲观众类之始,首先必体于道。因道的体性圆明,德的功能周遍,就本章大意可分三节:第一节是说道和德的关系是分不开的。道本无形,可由德的功用之中体验。第二节是说道虽无形、无名,却在恍惚杳冥之中,通过事物可以显现,其妙用可证可信。第三节是说大道运化不息。正因为此,它才能尽阅万物的起始。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冤屈之意。弱己饶人,潜忍忿怒,忍柔委曲,自然周全己身。此是曲则全直而不肆受辱不怨,含冤受屈,自有伸展之日。如文王枉囚于羑里七载,终于成就周之大业。恭敬一切,虚心谦逊,不论远近,贵贱之人,自然归服于己。是谓洼则盈。守敝自修,方能日新而有上进。为万化之根本。只有一点,至简至易,如求得者,可知万物之性,晓万殊之理。如妄追万汇之繁,必然迷于歧途,如坠烟海。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万物虽殊,皆秉道之一气而生。故《周易·系辞》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古人曰:得其一,万事毕。是混元无极大道。在人身即谓一点虚灵不昧,在物则为自然之性体,即未散的一元之朴。因此,有道的圣人,常抱守自然真一的体性,而应于天下万事万物。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含其明而不自以为是者,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不固执己见,其理必明。默默潜行,不炫耀己之有功,其功必能永存。虽有才能,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正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过他。以上四点,是阐明抱一的道理。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一语,是古圣人之所言,并非虚言妄语。只要守真理、行正道、眼下委曲,将来能普行天下,全备己身。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阴阳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牵强,不造作。在寂静活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时顺理,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谍。是谓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   

天地的运化若正常而不失调,则阴阳平衡,睛雨适当。这是天地正常的自然之道。如阴阳失调,大旱大涝必作,定有暴风骤雨之异常。然而,大风、暴雨二者都不能长久。人若轻举妄动,私欲过甚,悖戾多端,胡作非为,亦如飘风与骤雨而不得终朝与终日。  

故从事于者,者同于者同于失者同于  

大千宇内的万事万物,其性虽通于一,但情状不一,趋向各异,其结果亦殊。故有从于道的,有从于德的,更有从于失道失德者。  

同于者,亦得之;同于者,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道虽虚无清静,不施言令,但人举心运念,从于道者,道仍以应之。德虽无为自然,无有赏罚施惠之动机,但人言谈行事从于德者,德亦以应之。若人失道失德轻动妄为,虽用机智,以求治理,尚言教以彰法令,明玩技巧以求索,道则以失道失德而应之。在上者,对下民不体天地的好生之德,不怀真诚之意,而下民亦以此还报于上。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脚跟不着地,是谓跂踵而立。迈着大步走,是谓跨行。此两句是以人的来阐明真常自然之道的要意。人站立时脚跟着地,身子不偏不倚,稳稳当当,自然平易舒服,可以久立而不疲。这是立的自然之道。如果脚根不着地而站立,自感奇特有异于人,侥幸一时,却失去了立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立。人行走时,步子大小,随着自己的足力,一步一步前行,自自然然,不劳不累,虽久行而不怠。这是行走的自然之道。如果不根据自己的足力,迈开很大的步子向前奔跃,自感快速,却脱离了行走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固执己见者,是不明大理,以己为者,是偏执一方,其不可彰显于众。稍微有点功劳就自居,常在人前夸耀自己,必不能成其大功。自觉比人长,总感了不起,并在人前傲慢者,其实这样的人没有什么长处。  

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余食即剩饭。赘是多余。,古多作形解。跂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皆非自然之道。而是故意造作,是有为之举。似同残羹剩饭,多生之指头。非但无用,而且有累。所以,有道德的人不去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无形无名,无上无下,无头无尾,无左无右,不变不易,不明不暗的虚无一气,是为混成之物。它先于天地而早已存在。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不增不减,若亡若存,周流变化,永不停息。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它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是生天生地的始祖,众生之父母,万物的根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它无边无际,故谓之。它不断流逝,故谓之。在九霄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低,故谓之,天地万物都是切身所赖,须臾不可离,故谓之是天地万物的起源和始祖。但生物之后,它仍涵于万物之内。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与天地万物并主而共存。故此谓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者,一国之主也。  

人为万物之灵。王为万人之首。人因与物均有私情,故应取法地之至公的自然之德,地应取法天无不覆的无为之道,天应取法大道虚无清静的真一体性。道本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