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三经释义>> 学佛札记>>正文内容

学佛札记(连载)

(之二)

学佛的基础

释圣严

宗教常识:

属于全球性而且历史悠久的宗教,只三个:

1 、印度的佛教

2 、中东的基督教

3 、回教

基督教、回教源于犹太教,犹太教属民族性宗教。

民族性宗教:中国道教、印度婆罗门或印度教、道教二个系统:

1 、哲学系统:老子、庄子、称道家

2 、道术:金丹派和符录派。

世界性的高级宗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教主、教理、教团。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 佛说:佛经

基督教主:耶稣 教理:圣经

回教教主:穆罕默德 教理:可兰经

从神鬼感应的神秘经验而来,在西方的古代社会,将之视为巫魔,不许传播,在东方则往往伪称是佛教,故被正统的佛教视为附佛法外道。它们没有本身的理论和制度,所以起起没没。

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的一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是非常朴实朴素的佛教。

释迦牟尼佛反对祭祀的迷信,反对偶象的崇拜。

佛是用平实的理念和方法,帮助众生解脱身心的苦难。佛教的对象是人,是为度人。

小乘佛教的意思就是只求自了,自度自利。

大乘佛教强调为了广度众生,成就佛道,要发广大的菩提心。

大菩提心的意思就是:但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

印度的大乘佛教又分成三个派系:

1 、根据般若的思想,产生了中观学派。

2 、根据唯识的思想,产生了瑜伽学派。

3 、根据唯心的思想,产生了如来藏学派。

上述三大学派又可归纳为二类:

1 、是空的,叫中观派。

2 、是有的,唯识的有,瑜伽派,

唯心的有,如来藏派。

大乘八宗:天台守、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和法相宗。禅宗和净土宗的势力最强。

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多半属于学问的研究。

密宗的加持、神力、咒力等观念,是很特异的现象。

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三宝:佛、法、僧

法指成佛的过程,修行的过程,修行的道理。

初地以上的菩萨及初果以上的出家人为圣僧,一般的出家人为凡夫僧。

如果有人自称圣人,自称是佛,那就有问题了。

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教理。

四圣谛: 1 、苦的事实; 2 、苦的原因; 3 、灭苦的方法;

4 、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

乐是苦的代价,也是苦的开始,所谓苦尽甘来,良宵苦短,都说明了乐的本身是用苦换来的。乐的情况不能持久,佛法称为坏乐。

生老病死,称苦苦。

苦的原因称为“集”。

灭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要离苦应修正道,修正道必须具备正知正见:深信世间一切现象均不离因果的定则,思惟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佛以慈悲,大智慧,启发一切众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缘,善福德而去度众生。

菩萨戒的精神:有损于人的事不做,有利于人的事非做不可。

佛教的特色

特色:涵容而有层次,正信而不迷信,神圣而非神秘。

佛教是以“法”为救济,不是以人或神为救济。佛法对世间的一切法没有偏执,所以是无我、慈悲、智慧的。世间一切善法都是佛法。

佛教是涵容世间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为五个层次: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人,是指具足完善的人格。

独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的善法。

菩萨的最高层次佛,达到:空、无相、无愿。

迷信有四项特征: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人神通,很灵,就不理情性的思辨而趋之若骛。

凡是不合情理的,不论借神的力量也好,鬼的力量也好人的力量也好,因为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故为迷信。

邪正不分,是指鬼神现象所制造的迷信。

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体,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给我们的恩德。

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但也不就是唯物论。它主张众生所接触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起,因缘灭。共业所感,别业所感。

佛教所讲的鬼神是众生的类别,而不是宇宙的主宰。

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有神论者:

1 、原始形态的多种信仰。

2 、中央集权式的多神信仰:道教是元始天尊即玉皇大帝,印度婆罗门教是大梵天即湿婆神。

3 、唯一神论者。所信的是唯一的创造和毁灭宇宙的主宰神:犹太教、回教、基督教。

附佛法外道便说以他们的加持力,可以即身修炼成佛。

佛教以佛法僧三宝化导世间,又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谎,不饮酒等五戒来净化人间的身口行为,再以禅定的功夫净化我们心理的行为,更主张以理性的智慧处理自己,利益他人。

若能依教奉行,对自己则身心健康,对他人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佛教的净化人间,也具足神化的功能和俗化的力量,确不会由于神化、俗化的偏颇而造成个人的困扰和社会的失衡。

基础的修行方法福业、定业、慧业。

福业:布施与持戒

定业:禅定 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慧业:智慧

禅定:心无二念。方法:心念——散乱——集中状态。

止于一念,名之为定。

禅(止)观法:调身的姿势,调息的呼吸,调心的专注。

如果企图心强,急切好利的心旺盛,便会为你带来魔境的困扰。心须要有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心理准备,才会安全。

用佛斩魔:不论可喜或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现都把它当作幻景幻觉处理。

修 智 慧

“智”有世间智与出世间智,世间的知识以及世间的聪明才智,都以“我”为中心,不论是个体的小我或全体的大我,都未脱离我执烦恼,所以名为世间有漏智。唯有超越了自我中心的一切心理或精神的运作称为出世间的无漏智。开悟即是无漏智的功能显现,开悟时对自己断烦恼、除执着,开悟后对众生施法雨、济苦难。自度度人又自知自觉,无我亦无众生。

“慧”有三等:闻、思、修

至于谁是具有正知正见的法 师和 居士,当以人的立场及理性的角度来判断,如果老是说神话,说鬼话的人,常常表演神通,蛊弄神秘的人,自称是圣、是佛、是神、是菩萨的人,运用扶乩引鬼,启灵降神等灵媒型态的人,纵然也用佛经、佛语,实则都是佛法外道。

佛教徒学佛的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来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乱神及称圣称佛来迷惑众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观念及因果观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勤,乃在于感谢恩人,原谅仇人,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励善人,警策懒人,醒觉迷人。那便是以全心关怀一切众生的菩萨精神。

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逆事来了,是给你送福德来的,不但忍受,还要感激他。

孔子在陈绝粮、耶稣被钉十字架,佛被割截肢体,都没怨人,那才是真认命,真认命才能成道。

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来的。若是遇着逆事自己站不住,即就半途而废了。

三 皈

皈字是“白”字与“反”二字组成,取反染成净之意。

皈依三宝:佛、法、僧,分自性和住持三宝。

佛是觉悟的意思。

自性佛:指向心本具离念灵知的真如佛性。

法是指法规和模范。

自性法:指自心本具的道德仁义等懿范。

僧是清净的意思。

自性僧:指自心本具的清净无染的净行。

住持三宝:

佛宝: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是佛宝。佛灭度后的佛象。

法宝:离欲清净诸法,三藏十二部诸经典。

僧宝:出家受具足戒,修持净行。

皈依者,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不是皈依个人。

三皈依就是以“佛、法、僧”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

佛是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

法是佛所觉悟的道理。

僧是严守戒律,传承佛法的出家人。

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

修行的途径:信(信仰)——解(了解)——行(修行)——证(明)

佛法是重修证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数的,如能依教奉行,则功德无量,知而不行,等于无知。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

五欲:财、色、名、食、睡。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拢一切众生苦”。

行菩萨道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折服,摄受二个方法。

折服:威严折服,内本慈悲,外现威武。

四摄:摄学为导引,摄受之义。

内容: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促使世界和平安宁的)

爱语:对人说话和颜悦色,善言慰喻。

利行:一切言行动念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

同事:观音菩萨普门示观,随类化身,同止同作,同学同修,既然志同道合,便易成就菩萨。

六度:度字含有济度,转化之义。印度焚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

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

1 、布施度悭贪; 2 、持戒度毁犯; 3 、忍辱度恚;

4 、精进度懈怠; 5 、禅定度散乱; 6 、般若度愚痴。

法施:指人格上的启发,学问上的指导。

忍辱: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业,若不忍辱,会被一念嗔火所毁灭。

精进度就是一往向前的意思,精是不杂,进是不退。

禅定:六祖惠能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也称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

无定不成佛,无佛不在定。

般若是梵语,译作智慧,含义深广,有了知、分别、简择、决断等许多意义。是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它园融无碍,而又灵明自如,非一般文字语言所能说得透彻,仅能在譬喻中领会其精神。

般若是使人们从相对真理引导到绝对真理的唯一法门。

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